当前位置 :主页 > 养殖专家 > 养鱼场 > 当前流行疾病 > 正文
    对虾病害流行的真正原因揭晓
作者:bioob  更新日期:2017-04-07 04:02    点击次数:

  与其说养虾是靠天吃饭的行业,不如说它是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之上的赌博业。从07年年底至今,对虾的病害流行日趋严重,南美白对虾正在经历一场毁灭性病害,现总体养殖成功率不足20%,有人甚至怀疑南美白对虾养殖是不是到头了?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近两年多的对虾繁养情况。08年春节过后,福建的一些幼体场在亲虾育种期出现莫名大规模死亡,亲虾普遍去眼柄后成活率低下,幼体罕见紧张!虾苗场的出苗率也开始出现问题,苗价一路的上扬。紧接着虾农九成以上排塘,虾农出现恐“普通苗”症,一代二代苗空前紧缺。大厂瞧准时机砸重金大举进入种苗市场。进入09年,养殖失利局面进一步恶化,对虾养殖死亡率仍普遍达80%以上。各大公司所产知名品牌虾苗也未能逃脱被病毒感染的命运,个别知名品牌的虾苗死亡率也高达八至九成!一代苗难当救难重任!越来越多养殖户对一代、二代苗正逐渐失去信心。对虾养殖的出路何在?病害流行的关键原因到底是什么?解决问题方法在那里?

  对虾病害流行有其特殊性,是病原体、环境和营养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三者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病原体是对虾发生各种疾病的基础,但病原体感染的严重程度及致病率的高低往往与对虾健康状态有关,健康的对虾一般不易得病,或者虽然感染也不易发病,其表现仍为潜伏性,一旦生长条件得不到满足,如营养不良和水质状况恶化等就会突然发病。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病原体。对虾流行性病害发病以短时间快速病毒发作为主,同时并发、继发性细菌感染较普遍,一旦发病,极难救治。病毒的罪魁祸为白斑病毒,其次是桃拉病毒。病毒可以由种虾垂直传播,但在开放式养殖环境里,养殖过程中做到不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很少。从研究中显示,在养殖过程中病毒还可从水体中的挠足类(Copepods)、水生(Insect larvae)、两生类生物、螃蟹、甲壳类等侵入系统,也可由飞鸟从邻近的病虾池中,叨着发病虾体或鸟粪四处掉落养殖池中造成水平感染。目前,病毒已在我国的养殖水域内广泛存在,想要隔绝相当困难,这也难怪一代苗会同样难养。

  对虾能否有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尚不确定,对付白斑病毒也非有些专业人士所说是无能为力。对虾病毒的发作规律已被摸清,白斑病虽不可治,但可控!这也是少数人能够养成赚大钱的原因所在。只要水养的好、常给对虾护肝、减少应激因素,白斑病毒也可以长期潜伏在对虾体内完全不发作。就是说,对于当前的对虾流行病害,病毒只是“果”而非真正的“因”!

  其次,环境因素。影响对虾的环境因素包括池塘、水质、水源、气候等。池塘、水质和水源可以通过细致的管理来加以改善和调控。对于气候,在大规模的养殖中恐怕就很难加以控制,靠天吃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但气候的恶劣多变只是增加了应激因素和调控水质的难度,如果对虾本身的身体状况良好,它是完全有能力应付应激的。例如,在对虾与鱼混养情况下(平时鱼的干扰应激增多了),减慢养殖速度即减料养殖(有机会摄取更多的藻类、小型水生生物来补充生物活性物质营养),这种养殖模式对虾的产量不高,但还是大多数能养成功的。

  第三,营养因素。其实营养改为身体状况可能会更确切,但身体状况在排除已经讨论过的水质因素造成的影响之后就应为营养了!的营养不平衡或不全,可以直接影响对虾的生理机能,导致对虾营养不良、生长慢、脱壳难、壳钙化速度慢、抗病力减弱等,饲料营养不平衡的过量部分还可造成水质污染,增加对虾发病机率。一直以来,专家及虾农们都把病害的原因归于种苗、水污染和恶劣的气候,影响对虾生理状况最直接、最重要的饲料却被高高挂起。那么饲料在近两年多来于对虾病害流行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让我们从水质的重要性来分析。本来衡量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为溶氧、PH、氨氮、有机物、有毒物质等等。但从对虾的病害流行发作的角度上来说,水质最为关键的因素却可以归为一个字——藻!藻水靓的虾少病早已是虾农们的共识。藻可以增加溶氧减少水中有害物质不假,但增氧设备与勤换水一样可以达到目的!但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对防治虾病的效果并不好!还没有人能用清水大规模养出对虾来。那么藻与对虾的防病到底有什么关系?唯一的解释就是对虾能通过摄食藻类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而身体不够健康的原因则是对虾饲料缺乏生物活性物质,不够健康的对虾在遇到特殊情况(应激因素),激发了潜伏的病毒导致病害短时间暴发。

  (二),让我们从对虾发病的时间及诱发因素来研究病害与饲料的关系。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兽药信息网
  • 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
  • 南方农村报
  • 中国动物保健
  • 梅里亚中国
  • 浙江海翔药业
  • 农业户
  • 兽药人
  • 养殖联盟
  • 畜牧人才联盟
  • 联系我们(24h在线) 15777573668 QQ:1589961818
    Copyright © 2011-2021 兽药专业网Bioob.com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标明转载来自兽药专业网) 桂ICP备(11002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