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心养殖
  • 新兽药展
  • 牧贝网
  • 技术提升
  • 兽药入门
  • 快乐团购
  • 研发互助
  • 当前位置 :主页 > 开心养殖 > 鸡窝网 > 养鸡经验谈 > 正文
      蛋鸡产业新常态与应对方略
    作者:bioob  更新日期:2016-06-30 05:13    点击次数:

      一、 蛋鸡产业新常态特征

      1 产业消费发生新变化

      总量进入平稳增长, 过去存在消费泡沫, 八项规定捅破消费泡沫后, 社会进入实际消费时期。

      总量消费趋于平稳。相关研究数据显示, 预计到 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高峰, 约15 亿人, 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与此同时,中国食物与营养发 展纲要提出:“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 到 2020年, 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 135千克、 肉类 29千克、 蛋类 16千克、 奶类 36千克。” 以此为标准, 按 2020 年全国总人口 15 亿为基础进行估算推测, 到时全国蛋类总需求为 2 400

      万吨。而 2013 年全国禽蛋总产量为 2 876 万吨,且禽蛋出口总量处于逐年递减状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对家禽产品的需求从“量变” 到 “质变”, 从追求 “吃饱” 转向 “吃好”, 由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 安全转变。

      蛋品质量安全化。近年来的 “毒鸡蛋”、“速成鸡” 等事件, 一次次敲响了禽产品与禽蛋质量安全的警钟。建立健全饲养、 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管理、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促进家禽养殖企业生产条件和环境的改善, 进而保障蛋鸡产业健康发展, 提高蛋品质量安全水平意义重大。

      蛋品加工多样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节奏的加快, 卫生、 快捷、 营养、 味美的饮食观念已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迫切需要大量的方便食品进入市场。当前禽蛋产品加工技术在传统作坊式生产的基础上正在进行工艺改进, 通过引入现代化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 禽蛋产品的加工数量与品种日益多样化。

      2 生产布局发生新变化

      我国蛋鸡产业区域带已基本形成, 特色明显。从排在前 10名的省份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看, 禽蛋占 79.0%, 蛋鸡生产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其中河南、 山东、 河北、 江苏、 辽宁等5 个省的禽蛋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8.4%。而随着产业发展以及 《全国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和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的进一步实施, 蛋鸡养殖将 “上山入林”, 进一步向生态放养、 林下养殖方向发展, 区域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3 生产方式发生新变化

      散户退出加快, 规模化发展速度放缓, 适度规模养养殖设施自动化、 环境控制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

      生产规模适度化。目前, 年存栏蛋鸡上百万的家禽企业逐步增多, 存栏几十万只的更多, 现代工厂化养殖已经成为家禽养殖业的主体, 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使蛋鸡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以蛋鸡健康养殖模式构建为核心, 建立适应于不同生态区域、 经济规模、 不同类型的健康养殖模式将进一步推进蛋鸡产业发展。

      养殖设备自动化。随着人工成本和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成套设备从控制系统、 报警系统、 清粪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 喂料系统、 饮水系统、 集蛋系统、 鸡蛋分级包装系统将进一步实现自动化。

      环境控制智能化。鸡舍内小环境控制系统如自动控温、 自动控湿、 空气质量监控等设备将进一步向智能化发展。

      4 营销模式发生新变化

      鸡蛋产品进入期货、 电子交易、 直销等新业态。蛋鸡产业 “产能相对过剩”, 行业竞争激烈,传统的蛋鸡行业经营模式导致低价位竞争态势,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随着以家庭农场经营为模式的适度规模养殖主体逐步扩大, 以 “公司+家庭农场” 为模式的新型蛋鸡经营模式将逐步增多, 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解决资金和规模用地问题。生鲜电商异军突起, 将对传统家禽产品销售模式产生巨大冲击, 同时也是电商领域中最具发展潜力的 “新电商趋势”。

      5 制约因素发生新变化

      良种、 土地、 环保、 防疫、 饲料、 劳动力资源六重制约, 绿色、 环保、 健康、 适度规模将成为我国蛋鸡养殖业主流。

      品种选育良种化。目前国内主导蛋鸡品种是海兰褐, 占到一半以上。前些年我国蛋鸡品种长期依赖进口, 种源大多掌控在外企手中, 未能充分利用国内鸡种资源, 近年来, 国产蛋鸡品种逐渐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应进一步选育生产性能高、 适应性强的地方蛋鸡品种, 加快家禽良种国产化进程。

      养殖用地矛盾将更加突出。目前养殖业发展的空间由于各项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及土地成本的上升而正在逐步的减少, 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成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 一些地区通过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 限养区, 将养殖业迁至城市远郊区或边远地区。规模化养殖用地缺口巨大, 预计 2030年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将比目前增加一倍以上, 因此还需新增大量养殖场用地, 届时养殖用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目前养殖业用地没有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特别是没有统一纳入农业用地规划。

    上一篇:活禽交易被限制 禽流感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下一篇:鸡溃疡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兽药信息网
  • 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
  • 南方农村报
  • 中国动物保健
  • 梅里亚中国
  • 浙江海翔药业
  • 农业户
  • 兽药人
  • 养殖联盟
  • 畜牧人才联盟
  • Copyright © 2011-2021 Bioob.com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标明转载来自兽药界网站) 桂ICP备(11002837)号 联系我们(24h在线) 15777573668 QQ:158996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