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牧专药物工程系 张春辉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一类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病,是猪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常引起仔猪黄、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的发生,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条件性传染病。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雏鸡的脐带炎、滑膜囊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在鸡的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发生,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夏季天气炎热,饲养密度大、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等常常会导致畜禽大肠杆菌病的暴发。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合理用药,防治畜禽大肠杆菌病。
第一,准确诊断,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药
由于本病的类型较多,其临床症状不太一致,在诊断时要注意不要被假象蒙蔽,应根据症状,分别对待,进行确诊。在感染早期,最好能对新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及联合药敏试验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符合率为70%~80%。目前在我省,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磷霉素等比较敏感。
第二,根据药物特点和畜禽病情科学用药,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急性严重病例或内服吸收缓慢的药物,常用注射方式用药;慢性疾患,特别是消化道感染或用药目的是驱虫常采用内服方式;局部给药多用于子宫、乳管内注入或眼、耳内滴入。
②严格控制剂量 一方面应根据药物特点,控制给药剂量。剂量小,药物起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常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但剂量过大,疗效不能相应增加,造成浪费,也容易出现药物中毒。目前有散养用户常常加倍剂量使用药物,造成畜禽中毒或腹泻,而自己竟然不知道。另一方面,应针对畜禽特征,选择合适药量。肝、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畜禽,应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间隔,避免药物的蓄积中毒;体质差的畜禽、老龄和幼龄畜禽的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再者,应注意药物可能造成的其他不良反应。处于妊娠期的家畜的用药,不能使用氟苯尼考等会影响到仔畜发育的药物。为了人类的健康,应注意动源性食品中药物的残留和饲养场排泄物中药物造成的污染问题。
③要有足够的疗程 药物在体内不断地代谢,足够的疗程才能达到彻底消除病因的效果。疗程的长短应根据病情的长短而定。一般应连续用药3~5日,直至症状消失后再用1~2日。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等,则应根据病情需要而延长疗程。
此外,根据药物和畜禽特点科学用药,种禽、蛋禽群应避免使用磺胺类等应激性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
第三,科学的联合用药
为提高疗效,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性反应,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等,需要联合用药。①为了增强某种抗大肠杆菌药的抗菌作用,采用联合用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联合使用、氨苄青霉素与庆大霉素配伍、环丙沙星和黏菌素联用等。②畜禽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其他疾病,针对病因,应联合用药。如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可将磷霉素钙与酒石酸泰乐菌素联合使用。③抗大肠杆菌药与中草药联合,如黄连、黄芩与恩诺沙星、沙拉沙星联用,马齿苋、秦皮、石榴皮、连翘等与先锋V、阿米卡星配伍,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强畜禽体质。
第四,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敏感,但其敏感性易变,临床上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制剂(复方或单方)在某一地区(场) 用来治疗大肠杆菌病疗效确实,而在另一地区(场)则效果很差或完全无效。而且同一个场治疗,用同一种原来高敏的药物,经一段时间使用也会变得效果很差或完全无效。原因是细菌对抗大肠杆菌药产生了耐药性,为防止抗菌药耐药菌株的产生,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药物特征,不滥用药,药物用量充足,疗程适当;②单一抗菌药物有效时就不采用联合用药;③尽可能避免局部用药和滥作预防用药;④病因未诊断出的患畜,不轻易使用抗菌药;⑤尽量减少长期用药;⑥应注意有计划地轮换用药,确定为耐药菌株感染的大肠杆菌病,应改用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
第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①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夏季降低饲养密度,提高畜禽的抵抗力;②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对畜禽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尤其是搞好饮水和饲料卫生;③加喂蛋白质饲料;④及时淘汰症状严重的病鸡。
第六,重视药物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