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有碍于猪业的发展。要管理好一个猪场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除有优良的猪种,适量的高蛋白质饲料.科学的饲养技术,比较完善的猪舍等必备条件外,还必须抓好猪病的防治工作,以提高猪的健康水平、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降低猪常见多发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一)防疫的基本知识
“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是兽医工作的根本方针。猪的疾病.特别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往往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健全和严格执行防疫制度,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防疫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1.预防注射预防注射能提高猪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是消灭猪传染病的有力措施之一。要做好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防疫注射和平时补针的宣传、组织和实施工作,力求做到头头注射,头头免疫,确保防疫效果。
2.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猪只突然倒毙或猪群同时发病,应判定出为何类疾病或疑似何种传杂病。如果发生烈性和危害大的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等,畜主或饲养人员要及时逐级上报疫情,并迅速隔离病猪。病猪尸体不得剥皮、吃肉、销售,也不能随意抛弃。若疑似人畜共患病,更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严防传染给人。
3.检疫与诊断 首先,养猪户不能从疫区引入猪、饲料、用具等,其次,要做好引入猪的检疫,凡引进的猪应当经过隔离饲养一段时间,观察无病时,才能与原有的猪混群饲养。实践证明:“自繁自养”是防止从外地买猪带进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养猪户应当配合兽医人员对猪群定期进行某些必要的诊断和检查,以便能及时检出病猪。诊断疫病最常见的方法是作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有的疾病如食盐中毒,通过了解病史和临床检查,便可作出诊断。有些疫病如口蹄疫等,通过临床检查并结合流行特点的调查,也可得出初步诊断。即使是难以确诊的疫病,全面掌握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也能够为进一步的确诊提供重要依据。
流行特点的调查应着重了解病猪年龄、性别、发病率、死亡率、传染来源、传染途径、发病季节及以往注射菌(疫)苗情况等。有条件的地方,饲养人员或兽医可将送检材料送到有关部门作进一步的病理学、病原学、免疫学诊断,以查明病性和病名。
4.隔离和封锁隔离和封锁应该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一旦发现疫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隔离封锁方案,以防疫情扩散。
5.消毒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应当对猪舍、用具、环境等进行定期消毒。在发生疫病期间,更应对猪舍、粪便、用具、周围环境等进行消毒。为了防止疫病的传人,在猪场门口都应设立消毒池,池内应经常存有消毒药液。使用的消毒药物,应按病原的抵抗力、消毒对象、药物来源及经济价值等方面来选择。
(二)猪的常用生物药品的保存和使用
兽医生物药品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畜禽传染病的特殊药品,对预防疫病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常用的生物药品分三类:菌(疫)苗和类毒素、免疫血清和抗毒素、诊断液。对养猪户来讲,应着重了解用于预防传染病发生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几种主要的菌(疫)苗的保存和使用知识。
一般说来,用细菌制成的叫菌苗,用病毒制成的叫疫苗。它们又可分成死菌(疫)苗和活菌(疫)苗,均可应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菌(疫)苗保存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应按菌(疫)苗瓶签或说明书上的规定来保存和使用。
②保存时应避免高温、冻结。有条件的地方,可保存在2—8℃的冷库里。有些药品,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保存在一15℃或更低的温度下,疫苗效力可持久。条件差的地方,可利用地窖等阴凉处暂时保存,但温度不能超过15℃。如药品很少。也可放在盛有冰块的广口瓶中保存一段时间。
瞧澈用前要仔细检查。瓶签应清楚,药瓶无裂缝破损,瓶内药品性状正常。已开瓶和稀释了的菌(疫)苗,应该当天用完。
④预防注射应安排在疫病流行之前进行,因为一般活菌(疫)苗要经过一星期,死菌(疫)苗约经过二三星期才能产生免疫能力。猪在预防注射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受到传染,这个时期叫做免疫期。超过了各菌(疫)苗规定的免疫期,就不能继续保护猪不受传染,因此。必须再次进行预防注射。
⑤过于体弱或有病的猪,最好暂时不要进行预防注射,因为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妊娠后期的母猪.由于赶抓挣扎或菌(疫)苗的反应,有可能引起流产,因而可以采取产仔后补针预防。在有传染病发生的地区,应在做好消毒、隔离的基础上,对受到传染威胁的猪逐头检查有无病状及体温反应,对无病的猪可立即进行预防注射。
(三)猪预防用的几种茵(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