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猪的生长期和病菌血清型的差异,由猪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1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
流行病学易感性本病多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日~3日最为常见,7日以上很少发病。同窝仔猪中发病率很高,常在90%以上,病死率也很高,几乎是100%。
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或是外购育肥猪污染而致。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带菌母猪的粪便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或通过饮水、饲料和用具传染给其它母猪形成新的传染源。
流行特点本病没有季节性,在猪场一次发生后一般经久不断。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在生后几小时内发病,一般是1日~3日内,7日以上的很少发病。
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12小时后,突然有一两头表现全身衰弱,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含有凝乳块,捕捉时在挣扎鸣叫中常由肛门冒出稀粪,迅速脱水消瘦,昏迷死亡。
病理变化病死仔猪常因严重脱水而显得干瘦异常,皮肤皱缩,肛门哆开,周围沾有黄色稀粪,最显著病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的变性和坏死。胃部膨胀,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潮红,部分病例有出血斑块,表面有多量黏液覆盖。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膨胀,肠壁变薄,黏膜和浆膜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和黄白色稀薄内容物,有时混有血液、凝乳块和气泡,空肠回肠病变较轻,但肠内鼓气明显,大肠壁变化轻微,肠腔内充满稀薄的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多汁。心肝肾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常有小的凝固性坏死灶。脾淤血,脑充血或有小点状出血。
诊断根据特征性病变和7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大批发病,排泻黄色稀粪就可作出初步诊断,若从病死猪肠内容物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而且证实大多数菌株具有黏菌素K抗原,并能产生肠毒素,则可诊断。
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和配制,尽可能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同时使母猪乳房保持清洁干燥,注意消毒,接产时用0.1%的高锰酸钾擦拭乳头和乳房,并挤掉少许乳汁,并使仔猪尽快吃上初乳。
②应用疫苗进行预防。
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母猪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③微生态制剂止痢宁(促菌生)调剂生(8501)等在仔猪吃奶前投服,有较好的效果。
④治疗常用药物有氯霉素、呋喃唑酮、土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治疗是应全窝给药,由于细菌易产生耐药性,几种药物应交叉使用。
Copyright © 2011-2021 Bioob.com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标明转载来自兽药界网站) 桂ICP备(11002837)号 联系我们(24h在线) 15777573668 QQ:158996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