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此类用药配伍禁忌,是由于药物的物理性质而引起的,在配伍时,虽然药物的分子并未发生什么变化而变成其他物质,然而却改变了药物原先的溶解度、外观形状等,给药物的使用制造了困难。物理性药物配伍禁忌,常见的外观变化有分离、沉淀、潮解、液化。
1、潮解 这是含结晶水的药物,在相互配伍后,因其条件的改变使其中的结晶水被析出,而使固体药物变成半固体或泥糊状态。例如,醋酸铅与碳酸钠混合研磨,就会发生此种变化。
2、分离 经常可见到水溶剂与油溶剂两种液体药物配合时出现这种状况,这是因为两种溶剂的比重有所不同,而出现在配合时分为两层的现象。因而,在临床配伍用药时,应严加注意药物的溶解特点,避免水溶剂与油溶剂的错误配伍。
3、液化 两种固体药物进行混合时,因为熔点的降低,而使固体药物变成液体状态的现象称为液化。例如将水合氯醛(熔点57℃)与樟脑(熔点171~176℃)等份共研时,因其形成了溶点低的溶合物(溶点为-60℃),就产生了此种现象。
4、沉淀 一般可常见于溶剂的改变与溶质数量的增多,例如水和樟脑酒精溶液进行混合,因为溶剂的改变,而使樟脑析出而发生沉淀的现象;再加许多物质在饱和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溶质数量再增加,就可发生沉淀现象。这种情况既影响了药的剂量,又影响了药物的应用。
氟苯尼考自研究成功以后立即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被列入国家二类新兽药,成为广大养殖生产者和兽医技术人员防治由细菌性致病因子引起的畜禽呼吸道疾病的首选药物。由于临床上泛用、乱用,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如中毒、药费增加、免疫抑制等等。在国外,该药很少用于猪病治疗,是否能产生不良影响,尚未见报道。但在其它动物如兔、牛、鱼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报道很多。其实,近几年在国内不少猪场因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使用国产氟苯尼考而发生过中毒事件。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已。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和部分规模化猪场的用药教训,简要介绍正确使用氟苯尼考的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1、氟苯尼考的药理特性
氟苯尼考为氯霉素第三代产品,由于氯霉素具有严重的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故在食品动物生产中禁止使用。经研究证明:氯霉素化学结构中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基团是芳香环上的对位硝基。而氟苯尼考则是以CH3SO4 取代了NO2基团,使化学结构发生了改变,故用于动物体内不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日本、墨西哥和中国的十多个国家被批准使用。其特点是:抗菌谱广,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链球菌、猪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敏感。该药物易于吸收,在体内分布广泛,为速效、长效型制剂,无潜在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隐患,安全性较好。此外,价格适中,比其它防治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如泰妙菌素(支原净)、替米考星、阿奇霉素等都便宜,用药成本易于为用户接受。由于具有这些特点,国产氟苯尼考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前防治畜禽呼吸道和消化道细菌性感染病的首选药物。
2、猪场用药不当的表现与危害
近几年在猪场反复发生、广泛流行的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对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害。该病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病毒和细菌)和环境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混合感染。正确采用药物预防具有一定效果。但必须是在做好基础免疫、加强消毒、优化环境、科学管理的前提下采用药物进行适当防治。现在,有很多猪场将药物预防当作首要措施。对药物的效果期望值过高,过分依赖药物治病或防病。殊不知这是本末倒置。在疾病频发的情况下,国产氟苯尼考原粉或含有氟苯尼考成分的制剂均被当作灵丹妙药、救命药来使用,以至到了滥投乱用的地步。一些猪场的兽医人员不管何种疾病,不管哪一群体、哪一阶段,动辄使用超大剂量的氟苯尼考进行治病或预防疾病。该药物的不当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剂量过大或过小。有的混饲给药达到400mg╱kg,注射给药剂量达到40~100mg╱kg,甚至更高。有的小到8~15mg╱kg。剂量大则中毒,小则无效。
时间过长。有的长期使用大剂量药物无节制。
使用对象、阶段错误。妊娠母猪、育肥猪乱用此类药物 ,造成中毒或药物残留,导致生产和食品的不安全。
配伍不当。经常有人将氟苯尼考与磺胺类、头孢类药物配伍使用,是否科学合理,值得探究。
混饲给药搅拌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