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养殖专家 > 养鸡业 > 养鸡经验谈 > 正文
    水貂沙门氏菌病
作者:bioob  更新日期:2016-07-14 07:37    点击次数:

下图为沙门氏菌病貂肿大的脾脏:

沙门氏菌病貂肿大的心脏:

沙门氏菌病貂肿大的肝脏:

水貂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病原是沙门氏菌为短杆菌,长1~3um,宽0.4~0.6um,两端钝圆,不形成荚膜和芽孢,有运动性,为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为需氧兼厌氧性菌。在肉汤培养基中变浑浊。不能发酵乳糖和蔗糖,因此,从此可以与其他肠道菌相区别。

一、病原

沙门氏菌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琼脂培养基上于10℃左右,经115天尚能存活,在干燥的沙土可存活2~3个月,在干燥的排泄物中可存活1~3个月,在干燥的排泄物种可保存4年之久,在含29%食盐的腌肉中,在6~12℃的条件下,可存活4~8个月。沙门氏菌抵抗力较强,60℃经1h,70℃经 20min,75℃经5min 死亡。沙门氏菌在0.1%升汞溶液、0.2%甲醛溶液、3%石碳酸溶液中15~20min可被杀死。

二、流行病学

被沙门氏菌污染的肉类饲料是主要感染源,在淘汰的家禽肉中常能检出各种都水貂致病力很强的沙门氏菌。当毛皮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爆发此病。短时间内波及全群动物,出现较高的死亡率,本病的发生和种水貂带菌有一定关系。常见带仔母貂整窝发病,个别的养貂场,沙门氏菌病每年都散发、流行一段时间,这与带肉动物和场地污染有关。

水貂沙门氏菌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六、七、八月份。多由饲料污染引起,主要侵害1~2个月龄的仔貂。成年动物对本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是引起本病的因素。感冒、饲料变质、防疫制度不严等,都能促使此病的发生和发展。另外,仔貂换牙期、断乳期饲料质量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都可能成为发病的诱因。

三、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20d,平均为14d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2~5d。

根据机体抵抗力和病原的毒力,本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区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当呈急性经过时,病貂拒食,先兴奋,后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轻微波动于整个病期,只有在死前不久才下降。大多数病貂躺卧于小室内,走动时背弓起、两眼流泪、缓慢移动,发生下痢、呕吐、在昏迷状态下死亡。一般经5~10h或延至2~3d死亡。

亚急性经过时,主要表现胃肠机能高度紊乱,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呼吸频数,食欲丧失。病貂被毛蓬乱无光、眼睛下陷无神。有时出现化脓性结膜炎。少数病例有黏液性化脓性鼻液或咳嗽。病貂很快消瘦、下痢,个别有呕吐。粪便为液体状或水样,混有大量胶体状黏液,个别混有血液。四肢软弱无力。特别是后肢不全麻痹。在高度衰竭情况下,7~14d死亡。

慢性经过的病貂,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减退,下痢、粪便混有黏液,进行性消瘦,贫血,眼球塌陷,有的出现化脓性结膜炎。被毛蓬乱、粘结、无光泽。病貂卧于小室内,很少运动。走动时步履不稳,行动缓慢,在高度衰竭的情况下,经3~4周死亡。在配种和妊娠期流行本病时,造成大批空怀和流产,空怀率达14%~20%。仔貂10日龄以内死亡率高达20%~22%,多数病貂在妊娠中后期发生流产。

四、病理变化

死亡貂血凝固不良,实质器官颜色变浅,膀胱积尿,黏膜、皮下脂肪或肌肉、浆膜见轻微的黄疸。肝、脾、肾肿大、黄染、质脆,切面多汁,特别是脾脏显著肿大,3~8倍以上。胃肠空虚,胃、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或坏死。

五、防治

确诊后马上停喂现有饲料,将现有饲料更换为来源明确、无污染的优质饲料;隔离发病的貂,对笼舍、地面环境、粪便等用5%的热火碱水喷洒消毒,每日1次,连用1周;食槽及饮水槽彻底清洗消毒,每日2次。对病死貂焚烧深埋,停喂一切肉类,饲料,供给新鲜清洁、无污染的饮水,避免本病的继续传播。

发病貂立即隔离,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庆大霉素,每只10~20万IU/kg,肌内注射,每日两次,连用5d。同时饮水中加入100mg/L氟哌酸,连用3~7d,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饲料中加入VA、VD、VE和电解多维,连用7~10天,直至痊愈。

    相关文章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兽药信息网
  • 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 广东温氏食品
  • 南方农村报
  • 中国动物保健
  • 梅里亚中国
  • 浙江海翔药业
  • 农业户
  • 生活娱乐
  • 养殖联盟
  • 畜牧人才联盟
  • 联系我们(24h在线) 15777573668 QQ:1589961818
    Copyright © 2011-2031 兽药专业网Bioob.com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标明转载来自兽药专业网) 桂ICP备(11002837)号